環境中塵螨危害程度如何評估?
室內塵蟎過敏原的危害評估與檢測方法
塵蟎過敏原的組成特性
塵蟎作為常見的室內生物污染源,其本身及代謝產物含有複雜的致敏成分。根據國際研究報告,塵蟎提取物中已確認至少39種蛋白質具有致敏性,能夠引發過敏體質者的陽性皮膚反應。
這些致敏物質並非單一成分,而是包含多種蛋白質、酵素及其他大分子物質的複合體。塵蟎的蟲體、蟲卵、排泄物以及培養基質中都含有可誘發過敏反應的提取物,形成了多組分的混合過敏原系統。
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
過敏性疾病的形成涉及兩個關鍵因素的交互作用:
- 遺傳因素:個體本身具有過敏反應的遺傳傾向,這是發病的內在基礎
- 環境因素:室內積塵中的塵蟎數量超過特定閾值,成為觸發過敏症狀的外在條件
當這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時,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將顯著提升。
室內塵蟎危害的評估方法
三大主要檢測技術
專業的塵蟎危害評估採用以下三種科學方法:
1. 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在實驗室顯微鏡下直接統計每克積塵樣本中的塵蟎數量,這是最直觀的定量方法。
2. 免疫化學檢測法
利用針對塵蟎主要過敏原的單株抗體,建立免疫化學分析系統,精確測定每克積塵中關鍵過敏原的濃度。
3. 鳥苷酸含量測定法
通過測量積塵提取液中鳥苷酸的含量,間接評估塵蟎的生物量。
Der 1過敏原與塵蟎密度的關聯
Der 1是塵蟎最主要的過敏原組分,其濃度與塵蟎數量呈現明確的相關性:
- 每克灰塵中檢出2微克(μg)Der 1 = 約100隻塵蟎
- 每克灰塵中檢出10微克(μg)Der 1 = 約500隻塵蟎
這個定量關係為快速評估塵蟎污染程度提供了可靠的指標。

空氣中過敏原的採樣技術
靜態採樣方法
將培養皿敞開放置於室內環境中,靜置約一週時間,讓空氣中的過敏原顆粒自然沉降並附著在培養皿表面。這種方法操作簡便,適合長期監測。
主動採樣裝置
- 靜電採樣器:利用靜電吸附原理捕集空氣中的過敏原顆粒
- 體積標定空氣採樣器:可精確控制採樣體積,獲得定量數據
個人暴露水平的精密檢測
鼻內採樣技術
根據崔玉寶博士的研究,鼻內採樣器是評估個體實際接觸塵蟎過敏原水平的創新工具,具有操作簡便且準確度高的優點。
採樣器構造:
- 由一對可插入鼻腔的塑膠套管組成
- 每個套管配備具黏附性的專用濾膜
- 過敏原顆粒能有效附著於濾膜表面
採樣流程:
- 將套管輕柔插入鼻腔內,維持10至30分鐘
- 取出濾膜進行實驗室分析
- 採用改良蛋白質印跡法或免疫染色系統進行檢測
結果判讀:
含有過敏原的顆粒在免疫染色後會呈現類似鹽晶的特殊光暈,肉眼即可辨識,並可在顯微鏡下精確計數。無光暈的顆粒也可一併統計,以了解總顆粒數與過敏原顆粒的比例。
採集效率:
- 可捕集幾乎全部直徑10微米(μm)以上的顆粒
- 對於直徑約5微米的顆粒,捕集效率約達50%
研究數據顯示,帶有塵蟎過敏原的顆粒僅占空氣中總顆粒的一小部分,這說明精確的檢測方法對於評估真實暴露風險至關重要。

專業建議
了解室內塵蟎過敏原的水平對於過敏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建議過敏體質者或有過敏家族史的民眾,可考慮進行室內環境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採取針對性的環境控制措施,降低過敏原暴露,改善生活品質。
參考來源:本文內容改寫自崔玉寶博士關於塵蟎與過敏性疾病的研究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