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到家中長輩最近變得反應遲鈍、經常發呆,甚至偶爾突然跌倒?小心,這可能不是單純的老化現象,而是癲癇發作的警訊。
從「發呆」到「跌倒」,警訊就在身邊
70歲的李伯伯近期經常發呆、反應明顯變慢,家人以為只是年紀大了,沒想到竟然發展成突然跌倒,讓家屬驚覺不對勁,緊急帶往醫院檢查。經過腦波檢測與電腦斷層掃描(CT)後,醫師發現他腦部有異常放電,且與先前中風的位置相符,研判是腦中風後遺症引發的癲癇。
經治療約兩到三週,李伯伯明顯改善,反應變慢的情況大幅緩解,讓家屬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
誰最容易被癲癇找上門?
老人與兒童都是癲癇的高危險族群,但誘因卻大不相同。10歲以下兒童的癲癇多與基因或腦部發育異常有關;而老年人的癲癇多半和中風、阿茲海默症、腦部腫瘤或神經退化疾病有關。此外,腦外傷或腦部曾受損者,同樣屬於癲癇的高風險群。
尤其年長者的癲癇症狀並不典型,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直到病情加重才被發現。
腦波與斷層掃描,揪出腦中異常
想要準確診斷老年癲癇,腦波檢查是關鍵工具。腦波檢測能清楚捕捉到腦部異常放電的情形,而電腦斷層掃描(CT)則能確認腦內結構是否有病變。這兩項檢查能快速找出問題根源,避免延誤治療。
當癲癇確診後,規律服用抗癲癇藥物即成為控制病情的首要方法。約七成患者透過規律服藥,可獲得良好控制,甚至完全避免再發作。但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醫師可能需進一步評估是否適合手術治療。
日常保健三大關鍵,守護腦部健康
李伯伯的病情得到控制後,醫師叮嚀家屬三個重點:規律服藥、充足睡眠,以及適度運動。
特別提醒的是,老年患者運動時應有家人陪伴,避免單獨行動;沐浴時避免單獨泡澡,以免癲癇發作時導致意外。飲食方面,應避免酒精及高糖食物,因為劇烈血糖波動也可能誘發癲癇發作。
別輕忽「發呆」與「短暫失神」的蛛絲馬跡
家人經常忽略老人偶爾發呆或短暫失神,誤以為只是年齡造成的自然現象。然而,這卻可能是癲癇初期症狀。如果親友出現短暫失神、經常發呆、突然跌倒等情形,可用手機錄影下來提供給醫師,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
癲癇並非無解,及早治療回歸美好生活
老人罹患癲癇並非無法控制,只要及早診斷並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患者仍能回到日常生活,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若發現身旁長輩出現相關症狀,切勿拖延,儘早帶至醫療院所進行評估與治療,讓他們遠離癲癇發作帶來的風險,守護他們的健康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