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BRISE品牌與官網已於 2025/1/1 併入全新SUVIOS舒活適品牌,感謝您長久以來對BRISE的支持

退休不等於大腦休眠!避免退化、易憂鬱

退休後,腦袋也「退役」了嗎?

結束數十年的職場生涯,退休聽起來像是理所當然的休息時刻,然而多項研究卻指出,退休之後若缺乏規劃與刺激,大腦功能可能會加速退化,包括記憶力衰退、語言表達能力下降,甚至憂鬱症的風險也隨之升高。

一項涵蓋超過8000名歐洲退休人士的研究顯示,退休後言語記憶的下降速度遠高於工作時期;另一項英國調查則補充指出,雖然抽象推理能力未受明顯影響,但語言相關功能確實會急遽滑落。

換句話說,大腦就像肌肉,少用自然萎縮,而退休若沒有新的刺激來源,正可能讓這塊「最強的肌肉」提前退役。


為什麼退休會讓情緒變差、大腦變鈍?

專家指出,造成退休後心理與認知變化的原因,可能與下列幾點有關:

  1. 日常挑戰驟減
     工作提供了固定節奏、目標與解決問題的機會,而這些正是活化大腦的重要來源。退休後若缺乏替代性刺激,大腦容易進入「省電模式」。
  2. 角色認同感喪失
     對於投入職涯多年的高階主管或專業人士,職業身份早已與自我價值緊密連結,退休意味著「舞台消失」,容易陷入失落感。
  3. 社交圈萎縮
     少了職場人際互動,若又缺乏家庭支持或社交活動,容易產生孤獨與無價值感,是憂鬱症的溫床。
  4. 失去掌控感與生活目標
     突如其來的空白時間若沒有計畫性規劃,將讓原本自律有序的生活變得混亂,甚至導致日夜顛倒、作息失調。

女性較能適應退休?關鍵在於「生活延續性」

研究發現,女性在退休後大腦功能下降的機率相對較低,其中一大原因是,她們更容易持續進行社交互動與家庭參與。這些日常互動提供了情緒連結與認知刺激,使她們不至於在生活角色轉變時感到徹底斷裂。

這也間接證實,退休後是否積極維持互動、探索興趣與設立新目標,是關鍵保護因子。


如何讓退休變成成長轉機?

退休不該是結束,而是另一種生活節奏的開始。專家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向開始規劃:

  • 提前規劃興趣與日常:在退休前就試著接觸潛在興趣、社團或義工活動,建立可延續的日常習慣。
  • 定期社交與互動:不論是與親友共餐、參加讀書會或旅遊團,維持互動頻率能有效預防孤立。
  • 設立階段性目標:可嘗試短期進修、學習新技能、環島旅行等計畫,賦予生活新意義。
  • 維持身心鍛鍊:包括規律運動、冥想、遊戲訓練等方式,讓身體與大腦都持續運轉。

光療:讓身心從工作節奏順利過渡到退休節奏

對許多剛退休的人來說,作息突然鬆動反而打亂生理節律,例如睡過頭、夜晚難眠、白天昏沉等,這些變化正是影響心理與大腦狀態的重要誘因之一。

此時,光療可以成為過渡期的助力:

  • 重設作息與日夜節律:透過早晨接受模擬自然光照,幫助身體穩定清晨清醒與夜晚入睡的節奏。
  • 提升情緒與活力:光照可刺激腦部分泌血清素與多巴胺,有助穩定心情、預防退休憂鬱。
  • 改善日間疲憊與夜間失眠:有效抑制日間昏沉、提升白天活動力,進而改善整體睡眠品質。
  • 非侵入、簡便實用:無需藥物,可與退休後的生活型態自然融合,特別適合居家使用。

結語:退休是另一種「上班」,別讓腦袋提早打卡下班

退休不等於鬆懈,更不是大腦的終點。相反地,它是一場全新生活的起點,只是需要更有意識地設計與啟動。從建立新習慣、維持社交、設定目標,到運用像光療這樣科學的助力工具,都能讓人生下半場活得更健康、更有意義。

別讓退休成為人生的空白期,而是轉化為一段由「被動應對」轉為「主動設計」的黃金時光。


🔗 參考資料連結:
https://reurl.cc/W0qX87
https://reurl.cc/NYGZ9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