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BRISE品牌與官網已於 2025/1/1 併入全新SUVIOS舒活適品牌,感謝您長久以來對BRISE的支持

當巴金森症「斷電」來襲:藥物、手術與光療的全方位守護力

突然動不了?巴金森症「斷電」現象不是幻覺

60多歲的張先生,半夜起身上廁所時,才走幾步就「定格」在原地,甚至發生了尿失禁。這樣的情況並非罕見,而是許多巴金森症患者到了中晚期後經常面對的挑戰。專家指出,這是一種「斷電」現象,當藥效退去,患者如同電池沒電,全身僵硬無法移動,行動功能瞬間失控,跌倒、受傷機率大增。


巴金森症是什麼?認識這場腦部退化戰爭

巴金森症是一種漸進性的神經退化疾病,主因是腦部黑質中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逐漸凋亡,導致神經傳遞異常。患者常見症狀包括:

  • 單側手腳顫抖
  • 動作遲緩、僵硬
  • 姿勢不穩、步伐小
  • 表情僵硬、聲音低微
  • 夜間活動困難、平衡變差

這些症狀可能出現在疾病初期,也可能因用藥控制不當而惡化。當症狀出現2至3項,應儘早就醫確診。


藥效不穩是最大困境,斷電高峰常在黃昏與凌晨

雖然目前主要以多巴胺替代療法為主,例如使用左旋多巴胺(Levodopa)等藥物補充體內不足的多巴胺,但長期使用後往往會出現藥效減弱、作用時效縮短的現象。

尤其在傍晚與凌晨兩個時段,患者最容易因藥效消退而陷入「斷電」困境:

  • 無預警停止行動
  • 起身困難、跌倒風險上升
  • 如廁中途突然動彈不得
  • 對日常生活、工作與社交造成巨大影響

緩釋型藥物是希望,但給付限制是瓶頸

新一代的緩釋型左多巴胺藥物,可以穩定血中藥物濃度,延長藥效發揮時間,有效降低活動波動。不過目前健保給付標準仍偏保守,限制每日開立數量,使不少病友無法獲得足夠劑量。

因此,部分患者仍在斷電風險中生活,等不到全面的用藥改善。


除了藥物,手術與微創技術也帶來突破

對於嚴重的患者,目前有**深腦刺激手術(DBS)**可選擇,透過電極刺激大腦運動迴路來穩定動作控制,降低顫抖與斷電現象。不過,這類手術具有侵入性,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施作。

另一種新興技術為神波刀(醫薩刀),採用高能量聚焦超音波燒灼特定腦區,快速緩解顫抖,屬於非開刀、無創治療。成效明顯,但目前未納入健保,自費費用高昂,尚無法廣泛普及。


光療:延伸治療與生活調節的潛力之星

近年研究指出,**光療(Light Therapy)**除了用於情緒障礙與睡眠障礙,也逐漸被應用於巴金森症輔助療法。

巴金森症患者常伴隨睡眠障礙、日夜節律錯亂、早醒與夜間運動困難。而光療可透過調節生理節律(晝夜節律),促進白天清醒與夜晚自然睡意,進一步穩定患者日常作息與精神狀態,減少因疲勞與晝夜錯亂導致的運動惡化。

✅ 光療優點:

  • 無侵入性、無藥物依賴性
  • 有助改善夜間失眠與清晨斷電現象
  • 可搭配藥物與運動復健計畫使用
  • 建議每日晨間照光10~30分鐘

👉 想了解更多光療應用方式,可參考:https://reurl.cc/W0qX87


結語:斷電不可怕,關鍵在於及時補電

面對巴金森症,「斷電」並非無解。從穩定劑量藥物、緩釋型製劑、微創手術,到現在可搭配的光療調節,我們有越來越多方法幫助患者延緩症狀、穩定生活。

而制度的改變同樣重要。期盼健保未來能逐步放寬對緩釋藥物與新療法的給付限制,讓更多患者擁有不間斷的「行動電源」,從疾病的壓力中鬆綁,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