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BRISE品牌與官網已於 2025/1/1 併入全新SUVIOS舒活適品牌,感謝您長久以來對BRISE的支持

異位性皮膚炎:兒童過敏問題的警訊與對策

異位性皮膚炎已成為兒童最早出現的過敏性疾病,根據統計,約有65%的孩子在1歲前就會出現相關症狀,85%則會在5歲前發病。這類疾病不僅影響孩子的生活品質,還可能是後續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前兆,被稱為「過敏三兄弟」的第一道關卡。面對這股逐年上升的趨勢,醫師強調早期診斷與正規治療的重要性,並提醒家長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偏方藥膏,以免引發嚴重副作用。


一、異位性皮膚炎的年齡表現與病徵差異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以乾燥、粗糙、紅疹與明顯搔癢為主,但發病部位會因年齡有所不同。

  • 幼兒:常見於四肢的伸側部位。
  • 青少年至成人:紅疹則較常出現在手肘與膝蓋內側等皮膚內彎處。
    儘管分佈位置不同,但全身皮膚都可能受影響,病情程度亦分輕、中、重度。

二、過敏盛行率上升的可能原因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確,但有幾項可能關鍵因素:

  1. 都市環境影響:都市兒童暴露在更多空氣污染與過敏原中,可能增加過敏反應機率。
  2. 過於乾淨的生活環境:衛生假說指出,缺乏微生物刺激的環境會導致免疫系統對外來物質反應過度。
  3. 醫療資源與觀念提升:家長對孩子皮膚症狀的關注提高,促使就醫率與診斷率上升。

三、錯誤用藥與偏方的風險

許多家長在孩子出現搔癢與皮疹時,誤信偏方或購買來路不明的藥膏,未經醫師指導使用外用或口服類固醇藥物,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 重金屬中毒:部分偏方藥膏曾被檢出含有砷等有毒成分。
  • 皮膚損傷與依賴: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使皮膚變薄,影響成長與內分泌功能。 醫師建議家長應避免自我診斷與自行用藥,務必經由專業醫師依病情調整治療方式。

四、治療方式與新療法的選擇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會依病情輕重與年齡進行調整:

  • 輕度患者:可透過減敏、加強保濕來控制病情。
  • 中重度患者:需要搭配藥物治療,包括:
    • 類固醇藥膏
    • 外用免疫調節劑
    • 生物製劑(6個月以上適用)
    • 小分子藥物(12歲以上適用)
    • 照光治療(7~8歲後可使用)

治療將根據個別條件進行調整,並依病情穩定程度漸進減少藥物頻率,目標是穩定控制症狀。


五、居家照護與過敏原檢測的迷思

日常照護為異位性皮膚炎控制的關鍵。醫師提出兩大重點:

  1. 避免接觸過敏原:以塵蟎為最大宗,應定期清潔寢具與居家環境。
  2. 加強皮膚保濕:因患者皮膚屏障功能較弱,建議使用溫和滋潤的保濕產品,幫助修復皮膚。

至於是否需要過敏原檢測,醫師提醒需由專業醫師判斷。並非所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都與食物過敏有關,盲目檢測與限制飲食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營養吸收與成長發展。


結論:早發現、早治療,是避免「過敏三兄弟」的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是皮膚病,更是兒童整體過敏體質的重要指標。其往往是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前哨站,若能在發病初期就接受正規治療,不僅可改善皮膚症狀,也能降低未來出現其他過敏性疾病的機率。

面對這類慢性、反覆發作的疾病,家長應建立正確認知,避免偏方迷思,選擇科學且個別化的治療方式,搭配良好生活環境與日常照護,才能真正提升患童的生活品質,走出過敏困擾。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9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