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不只是累,還可能提高癌症風險
許多癌友在罹病後回頭檢視過往生活,常會問:「是不是長期熬夜造成癌症?」雖然癌症成因複雜,但長期睡眠不足或失眠的確可能成為身體失衡的導火線。在睡眠醫學中,「睡眠剝奪」是一個常見的概念,它不只是單純沒睡好,而是將原本應有的修復時間「犧牲掉」,長期下來,對身體造成多重風險。
睡不好,壞的不只是精神
根據臨床研究,長期性失眠會增加以下健康問題:
- 代謝異常與肥胖
- 第二型糖尿病
- 心臟病與中風
- 注意力與情緒障礙
- 失智症與神經退化
- 免疫力下降與癌症風險上升
特別是夜間睡眠不足時,大腦的清除系統無法順利運作,腦部廢棄蛋白無法排除,進一步導致發炎與退化,是失智症與神經性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
褪黑激素:人體的天然抗癌修復工匠
褪黑激素由松果體分泌,是身體晝夜節律與睡眠品質的關鍵物質。它不只幫助入睡,更在夜間發揮「健康維修員」的角色,對於癌症預防與輔助治療扮演重要角色。
褪黑激素的8大抗癌機制包括:
- 抑制腫瘤相關發炎因子
- 降低基因突變與DNA不穩定性
- 強化免疫系統的抗癌能力
- 減少腫瘤細胞能量供應
- 抑制腫瘤訊號傳導
-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
- 抑制癌細胞擴散與轉移
- 促進癌細胞自然凋亡
因此,晚上11點前入睡、確保良好睡眠,對於提升褪黑激素分泌與啟動身體修復系統至關重要。
三大營養素助攻褪黑激素合成與好眠
除了睡眠時間與環境,日常飲食與營養補充也能輔助褪黑激素分泌:
1. 鈣
不僅是骨質重要元素,也具安神與助眠效果。來源包含乳製品、豆腐、小魚乾、黑芝麻等。建議睡前可補充300-600毫克鈣,有助於穩定神經。
2. 鎂
可緩解肌肉緊繃、心悸、失眠等狀況,對焦慮型失眠者特別有幫助。建議與鈣一同補充,每日約100-200毫克。
3. 維生素B6
參與血清素、褪黑激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是建立良好睡眠節奏的必要輔助因子。常見於酵母、肉類、深綠蔬菜、堅果等食物中。
光療:自然刺激褪黑激素的科學之道
除了營養素與作息,現代人還可以運用光療來調整生理時鐘、穩定褪黑激素節律。特別對於以下族群特別有效:
- 輪班族、夜貓族、長期晚睡者
- 睡眠週期混亂或夜間早醒者
- 身處室內、缺乏日照的上班族或年長者
透過每日清晨接受10,000 Lux強度的白光照射20至30分鐘,可重設晝夜節律、刺激自然褪黑激素分泌,幫助晚上自然入睡、白天有精神,不僅助眠,也對身體整體修復與免疫力提升有幫助。
睡眠品質不只是好不好睡,更是抗癌關鍵
對於癌友而言,睡眠品質不佳不僅讓生活品質下降,也會削弱免疫系統、降低療效。因此,建立良好的睡眠環境同樣重要:
- 選擇適合的枕頭與床墊
- 調整臥室溫度至25~26度之間
- 減少夜間光源與噪音干擾
若有長期睡眠問題,更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補充褪黑激素或其他輔助方式,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找回夜間的身體修復力。
結語:睡眠,是身體最強大的自癒力來源
好的睡眠,是對抗疾病、修復身體的關鍵工程。睡不好,不只是疲憊,更可能讓疾病趁虛而入。透過營養補充、規律作息、環境優化與光療輔助,我們可以喚回屬於身體的節奏與力量。
別再輕忽睡眠,因為每一個良好的夜晚,都是你健康人生的開始。
🔗 參考資料連結:
https://reurl.cc/W0qX87
https://reurl.cc/VYR5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