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BRISE品牌與官網已於 2025/1/1 併入全新SUVIOS舒活適品牌,感謝您長久以來對BRISE的支持

【語言改變,可能比記憶更早示警】阿茲海默症的五大說話徵兆


🔍 早期語言五大異常現象

1. 詞窮現象:說不出具體詞彙

患者經常用「那個…」取代應有的詞彙。例如忘了「雨傘」這個詞,會說「下雨用的那個東西」。這是語言中樞詞彙檢索功能下降的表現。測試方式:描述眼鏡是否超過5秒或用模糊詞代替。

2. 分類錯亂:混淆物品屬性

將「手機」稱為「小電視」、把「蘋果」說成「橘子」。這顯示語意分類的邏輯出錯,可能源自大腦分類區活化減弱。簡易測試:分類圖片(如家具與動物),若錯誤率超過三成,建議觀察。

3. 敘事簡化:缺乏細節與連貫性

描述活動時只說「然後…然後…」,缺乏形容與細節。健康者會使用描述性語言與順序邏輯,而患者則多使用模糊且重複的敘述。錄下3分鐘的對話,若句子平均少於7字,且缺乏形容詞,需提高警覺。

4. 逃避指令:不願說明操作流程

被問及操作(如如何使用微波爐)時,會轉而抱怨「太難了」,其實是因為無法組織多步驟任務的語言與認知能力。此與大腦前扣帶區功能下降有關。建議請長輩描述簡單步驟如泡咖啡,觀察是否跳過重要環節。

5. 專業詞彙流失:遺忘熟悉領域術語

如教師忘記「教案」、廚師說不出「勾芡」,這是語意型失智症的徵象之一,儘管日常用語仍在,但與過去熟悉專業有關的詞彙卻逐漸淡忘。測試方式:請說明與其職業相關的詞彙與程序。


⚠️ 何時該就醫?關鍵時間軸

  • 輕度異常:偶爾忘詞但能自行修正 → 建議觀察三個月
  • 中度警訊:每週三次以上語言錯誤 → 建議掛號神經內科
  • 高度風險:連基本對話或操作都難完成 → 建議進行PET腦部掃描

醫師提醒,症狀需持續六個月以上才具臨床意義,單次失誤可能只是壓力或年齡的正常波動。對於語言改變的持續觀察,比一時的健忘更為關鍵。


💡 三大建議對策:早期介入有幫助

  1. 語言訓練:每天朗讀新聞並複述內容,有助刺激大腦語言區。
  2. 認知遊戲:進行分類遊戲、成語接龍等語言挑戰,有助強化語意網絡。
  3. 藥物治療:現有抗阿茲海默症藥物(如抗體療法)可減緩病程。

🌞 延伸輔助:光療有助改善退化相關症狀

最新研究指出,光療可調整生理時鐘與睡眠品質,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特別有幫助。透過模擬日夜節律的照明環境,改善患者夜間躁動與日間嗜睡的情形,同時提升情緒穩定度與語言互動的意願。光療燈建議早上起床後立即使用,持續照射30分鐘以上,以強化日間清醒與專注力。


結論:語言異常是失智預警的「早鳥訊號」

在記憶退化還沒明顯出現前,語言異常已悄悄現形。若我們能早一步察覺家人的用詞變化、描述混亂與敘事簡化,就能早一步進行醫療干預與改善措施。尤其結合語言訓練、認知刺激與環境光療,有助於延緩病程、提升生活品質,為長者爭取更多尊嚴與自主。


參考資料連結:
https://reurl.cc/W0qX87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94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