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藥物的分類
助眠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
- 苯二氮平類(BZDs):具有抗焦慮、鎮靜、肌肉鬆弛等多重效果。選擇依據病人年齡、症狀與藥效時間(短效、中效、長效)而定。
- 非苯二氮平類(non-BZDs):主要用於改善失眠,藥效快、助眠效果佳,且較少肌肉鬆弛及白天殘餘效應,使用上日益普遍。
各類助眠藥物的特點與風險
BZDs(苯二氮平類)
- 適用於焦慮、情緒不穩與失眠。
- 長期高劑量使用,可能導致認知障礙、記憶力下降、耐藥性、依賴性及反彈性失眠。
non-BZDs(非苯二氮平類)
- 助眠效果快速,且白天殘留副作用較少。
- 使用量逐年上升,因而也帶來濫用、過量使用與重複領藥的問題。
目前健保局對non-BZDs的管控極為嚴格,包括用藥量限制、連續治療期限與需由專科醫師評估使用。
助眠藥使用注意事項
- 找出失眠根本原因:失眠可能源自潛在疾病,應由精神科專科醫師評估後決定是否需要助眠藥。
- 注意不良反應:如幻覺、夢遊、嗜睡、意識混亂等,一旦出現需立刻回診。
- 特殊族群慎用:老人、肝腎疾病患者、心肺疾病患者與憂鬱症患者需謹慎使用。
- 避免混合使用: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及使用其他中樞抑制劑,以免加重副作用。
- 用藥後馬上上床休息:服用助眠藥後不宜起身行動,避免跌倒或意外。
- 避免駕駛與操作機械:藥效期間不宜開車或從事高風險工作。
- 不能自行停藥:若形成使用習慣,應由醫師協助逐步減量,避免戒斷症狀。
助眠藥的正確使用方式
助眠藥應採「需要時使用」的原則,而非每天固定服用。研究顯示,僅在失眠發作時使用,效果與每日固定服用相當,但可大幅降低藥物依賴與反彈性失眠的風險。
搭配非藥物治療,如改善睡眠衛生習慣、行為治療與心理治療,才能從根本解決失眠問題。
光照法助攻睡眠障礙改善
除了藥物治療外,光照法亦被證實能有效改善失眠與生理時鐘失調。透過每天固定時間曝露於適當強度的光源下,能調節大腦分泌褪黑激素的節律,提升夜間入睡能力及白天清醒度。
特別適合生理時鐘失調型失眠或因長期服藥導致睡眠節律混亂的患者使用,且無明顯副作用,安全性高。
想了解更多光照操作方式 👉 https://suvios.com/tw/product
結論
助眠藥雖然能在短期內緩解失眠,但使用不當可能帶來更多健康隱憂。選擇合適的藥物、掌握正確的使用方式、並搭配非藥物療法,才能真正改善睡眠障礙,恢復健康有活力的生活。
千萬不要自行購藥或濫用,若有疑慮,務必諮詢專業醫師,制定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治療計畫。
參考資料連結:
https://reurl.cc/W0qX87
https://e-pharm.info/tw/safety/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