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與睡眠障礙的關聯
失智症患者因大腦功能退化,除了記憶力與認知功能受損外,睡眠節律也遭到破壞。
日夜作息顛倒、夜間遊走、清晨早醒等行為,不僅影響患者自身,也嚴重干擾照顧者及家庭生活品質。
失智症患者常見的睡眠問題包括:
- 夜間醒來活動、遊走
- 白天過度嗜睡
- 日落症候群引發的黃昏躁動
年長者睡眠障礙成因
生理節律變化
隨著年齡增長,褪黑激素的分泌時間提早,導致早睡早醒。若白天活動量不足或午睡過久,更容易打亂夜間睡眠。
慢性疾病與藥物影響
三高、肥胖、慢性疾病或部分藥物(如利尿劑、甲狀腺素等)副作用,亦可能造成失眠。
心理與環境因素
憂鬱、焦慮,以及睡眠環境不佳(如噪音、光線過強)也都是重要干擾因素。
日落症候群對睡眠的影響
所謂「日落症候群」,是指失智症患者在傍晚天色變暗時,因意識混亂而出現:
- 情緒不安、焦慮、恐懼
- 妄想、幻覺
- 增加走失與跌倒的風險
這些行為進一步惡化夜間睡眠障礙,導致患者與照顧者雙雙疲憊不堪。
改善失智長輩睡眠障礙的實用方法
1. 建立規律作息
- 固定時間起床、用餐、就寢。
- 午休不超過20-30分鐘,避免影響晚間睡眠。
2. 培養睡前儀式
如固定在睡前聽輕音樂、洗溫水澡,讓長輩建立「該睡覺」的心理暗示。
3. 加強白天活動量
- 安排適度肌力訓練與伸展運動。
- 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活化免疫細胞與生理節律。
4.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 保持臥室安靜、溫度適中、光線柔和。
- 動線順暢、點夜燈,避免半夜跌倒受傷。
5. 檢查潛在健康問題
- 排除感染、慢性病影響。
- 注意藥物副作用,必要時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
6. 非藥物治療輔助
可透過音樂療法、懷舊治療等認知訓練方式,改善情緒與睡眠品質,並減少過度依賴安眠藥物。
光照法的輔助效果
每日安排至少一小時的自然光曝曬,能有效調整生理時鐘,提升日間清醒度與夜間睡眠品質。
光照療法對於失智症患者尤其重要,有助於穩定情緒、減輕日落症候群現象,並改善睡眠週期混亂的問題。
想了解更多光照操作方式 👉 https://suvios.com/tw/product
結論
失智長輩的睡眠障礙不僅影響自身健康,也對照顧家庭帶來沉重壓力。
透過規律作息安排、提升白天活動量、營造舒適環境、配合光照療法,以及必要的醫療介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問題,減少夜間遊走、日落症候群等行為。
耐心陪伴與持續調整,是照顧失智症長輩走過睡眠困境的重要關鍵。
參考資料連結:
https://tinyurl.com/2b3f5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