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BRISE品牌與官網已於 2025/1/1 併入全新SUVIOS舒活適品牌,感謝您長久以來對BRISE的支持

從失眠到晚起: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搭配光照調節,重啟你的生理節律

一、良好睡眠從「睡眠衛生」開始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指出,改善睡眠的第一步是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主要可分為三大面向:

1. 規律的睡眠時間

固定的作息時間是讓身體生理時鐘穩定的核心。建議每天盡可能於同一時間上床與起床,即便是假日也不應熬夜或睡過頭。午休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內,避免打亂夜間的入睡節奏。

2. 優化睡眠環境

臥室應維持安靜、黑暗且涼爽。減少干擾是提升睡眠品質的關鍵,避免在床上滑手機、看電視或使用其他發光裝置,這些行為容易造成褪黑激素分泌延遲,讓你越來越難入睡。

3. 建立放鬆儀式

睡前的「儀式感」可以讓大腦有意識地進入放鬆狀態,如泡熱水澡、靜坐冥想或聽柔和音樂都是有效方式。此外,睡前6小時內應避免攝取咖啡因、尼古丁或酒精,這些物質會刺激神經系統,使入睡更加困難。


二、運動與情緒管理也不可忽視

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僅有助身體健康,也對睡眠品質有極大助益。運動能加快入睡速度、延長深層睡眠時間。不過,應避免在睡前兩小時內進行劇烈運動,否則可能使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反而影響睡眠。

情緒也是影響睡眠的一大因素。若深夜常出現「EMO情緒」、胡思亂想或焦慮擔憂等情況,甚至長期感到心情低落、無力感,應留意是否已出現焦慮症或憂鬱症的警訊,並考慮尋求心理諮詢或醫療協助。


三、利用「光照療法」調整生理時鐘

除了睡眠習慣與情緒管理外,「光照」在現代醫學中也被證實對睡眠調節有顯著幫助。光是生理時鐘最強的調節因子,早晨接受適量日光或仿自然光的燈光刺激,可幫助身體分泌血清素、減少褪黑激素,讓人提神、清醒;而夜晚則應降低光線強度,尤其避免藍光暴露,讓褪黑激素順利分泌,引導身體進入休息模式。

許多慢性失眠患者透過早上規律曬太陽,或使用光照療法設備,在幾週內就明顯改善了晚睡晚起、睡不飽等問題。特別對於長時間使用電腦、處於室內工作者、或因季節性情緒障礙(SAD)而失眠者更具顯著效益。


四、當睡不好變成一種病,要懂得尋求協助

即便養成了良好睡眠習慣,如果仍出現無法入睡、頻繁醒來、白天昏昏欲睡等狀況,則有可能是身體健康或心理層面的問題。例如:

  • 晚上頻尿、夜咳、胃食道逆流
  • 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
  • 情緒性失眠、焦慮、憂鬱

此時應盡早就醫,接受完整的睡眠評估與治療,以免長期失眠導致代謝異常、免疫下降、記憶力減退等連鎖反應。


結論:睡得好,才有力氣面對每一天

睡眠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身心復原的必要過程。透過規律作息、改善睡眠環境、建立放鬆習慣、搭配光照調節,以及正視潛在健康問題,就能從根本改善你的睡眠品質。每一個夜晚的安穩好眠,都是為了白天更有精神、情緒更穩定,也更有力量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


參考資料連結:
https://reurl.cc/W0qX87
https://reurl.cc/gRrv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