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BRISE品牌與官網已於 2025/1/1 併入全新SUVIOS舒活適品牌,感謝您長久以來對BRISE的支持

原本最開朗的她,突然變得疑神疑鬼…竟是失智症初期!

關鍵變化:從開朗到焦躁,性格突變引發警覺

70 多歲的林阿嬤一向開朗健談,與鄰居、家人互動熱絡,生活充滿活力。然而,最近她卻變得焦躁易怒、難以入眠,甚至經常重複發問:「我吃過藥了嗎?」或對小事斤斤計較,這讓家人感到擔憂。起初大家以為只是年紀大了或失眠導致情緒不穩,直到林阿嬤開始無法專注、情緒起伏劇烈,才前往精神科進行檢查。

經奇美醫院主治醫師張鳳麟診斷,發現林阿嬤罹患的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這是失智症的前兆之一。她不僅有睡眠問題,還伴隨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記憶減退及情緒控制能力下降。

睡不好 ≠ 老化!小心失智症正在悄悄發展

張醫師指出,失眠、焦慮、性格改變、記憶力退化,是失智初期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警訊。很多人誤以為年長者「煩一點、囉唆一點」只是正常老化,但其實這些行為改變可能是大腦發出求救訊號。

尤其「長期失眠」更是大腦健康的一大敵人。睡眠過程不僅是身體休息,更是大腦進行「自我清理」的重要時間,若長期缺乏深層睡眠,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的風險將大幅上升。

治療選擇:安眠藥不是洪水猛獸,CBT-i幫助更深遠

許多患者因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拒絕使用安眠藥,進一步造成情緒惡化與失眠惡性循環。張醫師強調:「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安眠藥,是安全的,也不會導致失智。」

此外,奇美醫院也推出「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團體(CBT-i)」課程,透過6週行為調整與知識學習,幫助患者從根本改善睡眠品質,減少依賴藥物,成效顯著。

新興輔助療法:光照法(Light Therapy)也能對抗失智?

除了傳統的藥物與心理治療,「光照法」近期也被證實對失智早期患者具有幫助。光照法是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線(通常是強度在 2500 至 10000 lux 的白光)模擬日照,來調節人體的生理時鐘,改善睡眠節律與情緒波動。

研究顯示,規律進行晨間光照 30 分鐘,有助改善老年人的晝夜節律,減少黃昏症候群(即傍晚時分特別混亂或焦躁的現象),並可提升失智患者的認知功能與生活品質。特別對於難以入眠、日夜顛倒的失智初期患者,更是一種低副作用的溫和選項。

🔗 產品資訊:
https://reurl.cc/j9a4AD

結論:別再忽視性格突變與睡眠障礙,失智防治要從早介入

林阿嬤的故事提醒我們,失智症往往不是從「忘記親人」開始,而是從「性格變了、睡不好了、記不清小事了」等微小但持續的行為改變悄然發展。只要及時發現、正確就醫,搭配藥物、CBT-i心理治療與光照等輔助療法,就能有效延緩退化,守護年長者的大腦健康與生活品質。

如果你身邊的長輩近來出現類似情況,請及早就醫評估,別讓延誤成為遺憾。

📎 參考資料:
https://reurl.cc/W0qX87

https://reurl.cc/xNRb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