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BRISE品牌與官網已於 2025/1/1 併入全新SUVIOS舒活適品牌,感謝您長久以來對BRISE的支持

暴飲暴食不是意志力差,而是大腦出問題?醫師揭開「夜食症」真相!

夜晚總想吃?小心「夜食症」上身

許多人在夜深人靜時特別容易嘴饞,不是錯覺,而可能是一種名為「夜食症」的進食障礙。這種狀況會讓人在晚餐後甚至半夜醒來時忍不住大吃,嚴重時會影響睡眠、體重,甚至情緒健康。


夜食症的特徵與診斷準則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指出,若每天25%以上的熱量攝取都發生在晚餐後,並持續至少三個月,就可能屬於夜食症範疇。患者常伴隨血清素與多巴胺系統功能失衡、褪黑激素節律混亂,使夜晚的飢餓感被放大。


背後真正的成因:生活失衡與情緒壓力

夜食症往往與日常生活節奏失控有關。例如不規律的用餐時間、輪班工作或失眠等,都會打亂身體節律,形成「補償性暴食」的惡性循環。進食不再是為了飽足,而是對抗焦慮與情緒低落的手段。患者常說:「不吃就更睡不著」、「吃點東西才能安穩下來」。


夜食症與非典型憂鬱的關聯

醫師指出,夜食症與「非典型憂鬱症」密不可分。患者白天情緒低落、缺乏動力,晚上反而焦慮躁動並渴望進食。這種情緒與食慾的惡性互動,不只影響身體健康,也加深對自我形象的不滿,長期甚至引發重度憂鬱。


三大策略擺脫夜食症

  1. 藥物治療
    可使用抗憂鬱藥物來穩定情緒,減少夜間的進食衝動,或搭配褪黑激素類藥物來調整睡眠節律。
  2.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CBT)協助患者釐清飲食背後的情緒動機,正念訓練則幫助他們更覺察自己是否真的飢餓,避免衝動進食。
  3. 生活型態重建
    規律三餐、增加日間活動量、充分日照、建立良好睡眠習慣,有助於大腦重新找回「日醒夜眠」的自然節奏。

光照法的新希望

除了上述治療,研究指出,光照法對調整褪黑激素與生理時鐘也有正向作用。透過每天定時照射特定波長的光源,可穩定情緒、提升清醒度,減少夜間暴食機率。對於日夜節律混亂、常在夜晚進食的人來說,光照療法可能是一個自然且有效的輔助工具。

🔗 產品資訊:
https://reurl.cc/j9a4AD


結語:夜晚飢餓感的背後,是一種求助訊號

夜食症並非單純的「嘴饞」,而是身體與心靈對壓力的綜合反應。若你發現自己也經常在深夜醒來吃東西、情緒低落又失眠,不妨尋求專業協助。透過藥物、心理與生活型態的多重介入,你可以重新找回規律與平衡,讓夜晚變得更安穩,也讓生活回到正軌。

📎 參考資料:
https://reurl.cc/W0qX87

https://reurl.cc/6K84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