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塵蟎過敏的診斷方法中,皮膚試驗因其快速、直觀、經濟的特點,被全球變態反應科醫師視為首選診斷工具。本文將深入探討四種主要皮膚試驗方法,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些診斷技術的原理、操作和臨床意義。
皮膚點刺試驗:最廣泛使用的診斷方法
為何選擇皮膚點刺試驗?
皮膚點刺試驗(Skin Prick Test, SPT)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過敏原診斷首選方法。其受到廣泛認可的原因包括:
安全性優勢
- 僅刺破表皮,不觸及真皮層
- 不會引起出血
- 全身性不良反應極為罕見
- 患者幾乎無疼痛感
準確性保證
- 靈敏度高達85-95%
- 特異性達到70-90%
- 15-20分鐘即可得出結果
- 可同時檢測多種過敏原
經濟實用
- 費用相對低廉
- 操作簡便快速
- 無需特殊設備
- 結果直觀易懂
標準操作流程
試驗前準備 患者需停用抗組織胺藥物3-7天,某些長效抗組織胺需停用更長時間。試驗部位選擇前臂掌面或上背面,避開手腕5厘米以內和肘窩3厘米以內的區域。
實施步驟
- 用酒精棉球清潔試驗部位
- 將過敏原提取物滴在皮膚上
- 使用專用點刺針,以45-60度角輕刺皮膚
- 刺破表皮但不刺穿真皮,不出血為宜
- 用紙巾擦去多餘液體
- 每種過敏原間隔至少2厘米
對照設置
- 陰性對照:生理鹽水
- 陽性對照:組織胺溶液
這種雙對照設計確保結果的可靠性。如果陽性對照無反應,說明患者皮膚反應性降低,試驗可能不準確。
結果判讀標準
15-20分鐘後觀察並記錄反應:
- 陰性(-): 無反應或與陰性對照相同
- 弱陽性(+): 風團直徑為陽性對照的1/4以上
- 中陽性(++): 風團直徑達陽性對照的1/2以上
- 強陽性(+++): 風團與陽性對照相似
- 極強陽性(++++): 風團直徑超過陽性對照2倍
同時需記錄風團和紅暈的具體直徑(毫米),以便量化評估。
皮內注射試驗:提高診斷敏感性
何時需要皮內試驗?
當皮膚點刺試驗結果不明確,或臨床高度懷疑過敏但點刺試驗陰性時,可考慮進行敏感性更高的皮內注射試驗。
操作要點
注射技術
- 選擇前臂掌側下段作為試驗部位
- 使用1毫升注射器,配備26-27號針頭
- 針頭與皮膚呈5度角刺入
- 針尖斜面完全進入皮內後放平注射器
- 注入過敏原提取物,形成2-3毫米皮丘
- 迅速拔針,切勿按壓
劑量控制 皮內試驗使用的過敏原濃度通常比點刺試驗低100-1000倍,以降低全身反應風險。
結果評估
注射後15分鐘觀察:
- 0級: 無反應
- 1+級: 僅有紅暈,無明顯風團
- 2+級: 紅暈伴隨小於3毫米的風團(實際為陰性)
- 3+級: 紅暈伴隨3毫米以上風團
- 4+級: 紅暈伴隨大於3毫米且有偽足的風團
許多專家認為,風團直徑比陰性對照大3毫米以上才具有臨床意義。
安全注意事項
皮內試驗出現全身性副反應的風險略高於點刺試驗,因此必須:
- 在有搶救設備的醫療機構進行
- 由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操作
- 試驗後觀察至少30分鐘
- 備有腎上腺素等急救藥物
斑貼試驗:診斷接觸性過敏
臨床應用價值
斑貼試驗主要用於診斷遲發型接觸性過敏反應,對塵蟎吸入性過敏原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其特別適用於:
- 懷疑接觸性皮炎的患者
- 變應性濕疹患者
- 需要鑑別職業性過敏的情況
封閉型斑貼試驗
適用時機 應在皮炎急性期消退後1-2周進行,以避免假陽性反應。
操作步驟
- 選擇背部、上臂或前臂屈側作為試驗區域
- 將試驗物稀釋至規定濃度
- 加入斑貼試驗器(斑試器)
- 用膠帶固定於皮膚上
- 輕壓使其充分接觸皮膚
- 48小時後去除斑試器
- 間隔30分鐘後判讀結果
患者注意事項
- 試驗期間避免沐浴
- 不要劇烈運動導致大量出汗
- 防止斑試器脫落
- 如出現劇烈瘙癢或疼痛應及時就醫
開放型斑貼試驗
適用於刺激性較大或不易封閉的物質(如香水、揮發性液體)。
實施方法
- 試驗物通常不需稀釋
- 塗抹於5厘米×5厘米的區域
- 每天塗抹2次,連續7天
- 保持試驗區域乾燥清潔
- 每日觀察皮膚反應
結果判定標準
根據皮膚反應程度評分:
- 0級(-): 陰性反應,皮膚無變化
- 1級(±): 微弱紅斑,皮膚乾燥、皺褶
- 2級(+): 紅斑、水腫、丘疹、風團、脫屑
- 3級(++): 明顯紅斑、水腫、水皰
- 4級(+++): 重度紅斑、水腫、大皰、糜爛
需注意區分刺激性反應和真正的過敏反應。刺激性反應通常在移除試驗物後迅速消退,而過敏反應可能持續數天。
皮膚划痕試驗:最古老的檢測方法
歷史與應用
皮膚划痕試驗是所有皮膚試驗中最古老且最簡單的方法,主要用於:
- 蕁麻疹的輔助診斷
- 特應性皮炎評估
- 藥物過敏篩查
- 食物過敏初步檢測
操作方法
試驗實施
- 選擇上臂外側或背部皮膚
- 用針尖劃出0.5-1.0厘米長的條痕
- 深度以不出血為限
- 將過敏原提取物滴於划痕上並輕揉
- 設置陰性對照
- 多種過敏原試驗時,划痕間距4-5厘米
判讀時間 試驗後20分鐘觀察結果。
結果分級
- 陰性: 無紅斑或風團
- 可疑: 水腫性紅斑或風團直徑小於0.5厘米
- 弱陽性(+): 風團有紅暈,直徑0.5厘米
- 中陽性(++): 風團紅暈明顯,直徑0.5-1.0厘米,無偽足
- 強陽性(+++): 風團有顯著紅暈及偽足,直徑大於1厘米
陰性結果的處理
划痕試驗陰性不能完全排除過敏可能,建議:
- 繼續觀察3-4天
- 必要時3-4周後重複試驗
- 可改用皮內試驗進一步確認
- 結合血清IgE檢測綜合判斷
皮膚試驗的優勢與局限
主要優勢
即時反饋 患者可立即看到試驗結果,增強診斷的可信度和依從性。
成本效益 相比血液檢測,皮膚試驗成本更低,特別適合需要篩查多種過敏原的情況。
高靈敏度 能夠檢測到極低濃度的特異性IgE抗體。
使用局限
禁忌情況
- 嚴重濕疹或皮膚疾病患者
- 近期使用抗組織胺藥物
- 有嚴重過敏反應史
- 妊娠期婦女(相對禁忌)
影響因素
- 操作者技術水平
- 過敏原提取物質量
- 患者年齡和皮膚狀況
- 季節性因素
臨床實踐建議
崔玉寶博士在其長期研究中總結出以下實踐經驗:
- 首選皮膚點刺試驗:作為初步篩查手段
- 必要時升級檢測:點刺試驗不明確時考慮皮內試驗
- 選擇性使用斑貼試驗:懷疑接觸性過敏時應用
- 結果綜合判斷:結合臨床症狀和病史分析
- 定期複查評估:監測過敏狀態變化
結語
皮膚試驗作為塵蟎過敏診斷的金標準,具有快速、準確、經濟的優勢。了解各種皮膚試驗的特點和適應症,有助於醫師選擇最合適的診斷方法。患者也應配合醫師,提供完整的病史信息,確保診斷的準確性。
參考資料
- 崔玉寶. 塵蟎那些事兒. 第6章:塵蟎過敏的診斷.
- 南京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田曼教授. 皮膚點刺試驗標準操作指南.
-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姚煦教授. 斑貼試驗臨床應用研究.
- 歐洲變態反應與臨床免疫學會. 皮膚試驗標準化指南. 2023.
- 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會. 過敏原皮膚試驗實踐參數.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