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爸爸開始對我發脾氣】──失智症帶來的情緒風暴,該怎麼辦?
「爸爸以前脾氣超好,怎麼最近動不動就對我大吼?」
「媽媽以前最疼孫子,怎麼現在常常一臉不耐煩?」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疑惑與心酸,請先深呼吸,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他們故意變壞。
而是,失智症正在悄悄改變他們的大腦。
一、為什麼失智症會讓人變得暴躁?
失智症不是單純「健忘」,而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腦部退化疾病。隨著神經元受損,控制情緒的腦區(例如額葉、杏仁核)也漸漸失靈。
這時候,他們變得容易焦慮、害怕,甚至用脾氣表達無助。
幾個常見原因包括:
- 記憶與理解能力退化:忘了東西放哪、聽不懂複雜的話,感到被威脅、被侵犯。
- 語言表達困難:想說卻說不出,急得用脾氣取代。
- 身體不舒服:便秘、疼痛、感染,卻說不出,只能用情緒發洩。
- 環境變化壓力:陌生地方、人多吵雜,會讓他們恐慌。
- 腦部退化的病理變化:讓他們失去控制衝動的能力。
記住:脾氣暴躁不是針對你,而是疾病在說話。
二、5個減少情緒風暴的小撇步
面對失智症患者的情緒問題,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
以下方法,能幫助你和家人都舒服一些:
- 同理心先行:告訴自己「他不是故意的」,試著理解他的不安。
- 減少刺激:保持家裡安靜、熟悉、規律,避免突然的環境變化。
- 調整溝通:用簡單、短句,語氣溫柔,必要時搭配手勢或圖片。
- 檢查基本需求:是不是餓了?渴了?痛了?想睡?健康檢查要規律。
- 分散注意力:聽喜歡的音樂、一起散步、做簡單活動,讓情緒慢慢平復。
如果以上方法還是不夠,情緒問題影響到生活,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有些患者需要行為治療或適度藥物輔助。
三、照顧者也要「好好被照顧」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長期照顧失智症患者的人,自己也會被壓垮。
- 加入家屬支持團體,聽聽別人的經驗,會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的。
- 規劃喘息時間,請看護或親友協助,給自己幾小時放空。
- 學習疾病知識,當你知道原因、知道怎麼做,恐懼感會小很多。
- 找出口釋放壓力:運動、冥想、寫日記,都是好方法。
請記住:你的健康和心情也很重要。你不快樂,照顧品質也會受影響。
四、用「光」幫助全家的身心
有一個被研究證實有效的方法,很多人還不知道——照光法(BLT)與節律照明。
這不是藥物,不需侵入性治療,也不用特地停下工作。
全家三代都能使用的生物物理性光照設備:
- 一鍵啟動,像沐浴陽光一樣自然。
- 調整生理節律,幫助睡眠、穩定情緒。
- 研究顯示對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睡眠障礙、BPSD、甚至ICU症候群都有幫助(非治療)。
- 方便、省時,高CP值的居家保健投資。
很多照顧者分享,使用亮光治療後,患者的暴躁減少、睡眠改善,家人也跟著鬆一口氣。
結語
失智症患者的脾氣暴躁是疾病進展中的一種常見表現,其背後可能涉及腦部病理變化、認知功能下降、溝通障礙、生理不適及環境影響。理解這些原因有助於照顧者用更同理心的方式應對患者的情緒問題。同時,照顧者也需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因為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才能提供更有效的照顧。透過科學的方法和充足的支持,我們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屬更好地面對失智症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