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語言發展使用光照治療
研究背景與目標
台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劉惠美和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呂信慧,分析了KIT資料中3,563位嬰兒在3、6、12、18和24個月大的睡眠狀況,探討嬰兒週歲前建立晝夜睡眠規律,是否影響他們2歲時的語言成長速度。他們在2022年發表了《周歲前睡眠節律變化與兩歲語言成長速度之關連性》的研究論文。
睡眠節律與語言發展的關聯
嬰兒何時養成晚上睡覺、白天起床的睡眠節律,對語言學習真的有影響嗎?研究將嬰兒的睡眠節律建立時間分為四類:「3個月前固定」、「3-6個月固定」、「6-12個月固定」和「周歲前有變動」。結果發現,3個月前就固定睡眠節律的嬰兒,在2歲時的語言成長速度顯著快於另外三類,且睡眠品質較好,夜驚次數較少。
睡眠節律對語言發展的影響原因
劉惠美解釋,從神經生理發育的角度來看,孩子愈早建立基礎的睡眠節律,腦部更可能被適當刺激,進而促進語言能力發展;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穩定的睡眠時間與品質,有益於孩子記憶語義,提升清醒時與成人互動的專注力,進而影響語言學習。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節律
劉惠美指出,睡眠行為相當複雜,受到孩子天生氣質和遺傳等因素影響,家長不必過度焦慮孩子較晚建立固定的睡眠規律。可以通過調整溫度、光線、聲音,以及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等方式,來幫助孩子提升睡眠品質,維持已經建立的睡眠規律。
對家長的建議與提醒
對於許多家長擔心「寶寶是不是應該睡愈多愈好、寶寶會不會睡不夠」,劉惠美表示,一般台灣孩子的睡眠總數約為14小時,其實相當充足。時間稍微長或短,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影響不大,家長不必過度焦慮。
總結
劉惠美和呂信慧的研究提醒我們,養成嬰兒規律的睡眠習慣對其語言發展有積極影響。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睡眠節律,透過調整環境和建立睡前儀式來改善睡眠品質。雖然每個孩子的睡眠需求不同,但大致上,穩定的睡眠習慣能為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家長們應該放下焦慮,專注於提供一個穩定、舒適的睡眠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
本文摘錄於《親子天下》